俄军电子干扰让“海马斯”沦为废铁,北约一些报道终于开始承认“海马斯”作战效果越来越差。 2023年5月5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乌克兰军人承认“海马斯”火箭炮打击效率大大下降,原因是俄军电子干扰手段成功压制了其制导信号。
在这篇报道中,美国人借前线乌克兰军人之口承认,目前“海马斯”火箭炮的打击效率正在大大下降,究其原因是俄军使用的电子干扰手段成功压制了“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M31型火箭弹的制导信号。 同时,俄军的硬杀伤手段似乎也在提高,有一些“海马斯”火箭弹被俄军击落,且击落效率越来越高。
然而,俄军采取的电子干扰手段严重削弱了“海马斯”火箭炮的打击效能。俄军通过干扰“海马斯”火箭炮的制导信号,显著降低了其爆炸精度,并增加了误伤风险。另外,俄军的防空系统也能有效拦截并摧毁“海马斯”火箭炮,这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军队的火力优势。
乌克兰这次再要美国给海马斯火箭炮,美国拒绝了。说明美国有缓解这场俄乌冲突意思,更怕战火烧到美国。
翼龙系列 从翼龙1E的460千米/时速度到翼龙2的实战应用,再到翼龙11的隐身能力,这些无人机系列展现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多元化和先进性。总结,中国空军和海航的军用无人机阵容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每款无人机都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和卓越性能,是中国空中力量的重要支柱。
MQ-9无人机(收割者/死神):美国制造,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无人作战飞机。它主要提供地面部队近距空中支援,并在危险地区执行持久监视与侦察任务。MQ-9装备有先进的侦察和攻击能力,能在作战区域停留数小时,执行任务。
空中无人装备 在空中无人装备方面,俄罗斯在独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未对无人机的发展予以足够重视,因而在该技术领域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存在明显差距。
MQ-9无人机,代号“收割者”,绰号“死神”,是美国研制的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新型无人作战飞机。逐步取代在诸多战争中有着传奇战绩的MQ-1“捕食者”无人机。“死神”无人机的主要任务是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空中支援,还可以在山区和危险地区执行持久监视与侦察任务。
美国Aevum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Ravn X的无人机,号称世界最大无人飞机,它重达28吨重,长80英尺,翼展60英尺,看起来相当于一家湾流G550客机那么大,这种无人飞机的用途不是用来在战场上发射导弹,也不是用来侦查,而是用来将卫星送入太空近地轨道,取代一些运载火箭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大量重复使用。
1、据战区网站报道,2022年9月23日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图片显示,俄军一辆具有特殊上层建筑的MT-LBu在哈尔科夫州被反攻的乌克兰军队俘虏,其编号为R-381T2M。这是俄军R-381TM型Taran-M自动无线电情报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侦测无线电情报。这辆车很可能还是因为机械故障损失。
2、年,克里来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3、自5月以来,“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军一直在重要前线——乌克兰巴赫穆特的郊区作战,俄国防部13日称,在索列达尔战役中,“瓦格纳”集团的战士完成对乌军的进攻,控制索列达尔令俄军能够向附近的巴赫穆特推进,并切断乌军的补给线。
4、年9月20日,据社交媒体乌克兰武器追踪消息,乌军在哈尔科夫地区缴获一辆俄军遗弃的新型1V1003轮式炮兵侦察指挥车。要知道该车是配合龙卷风-G火箭炮的1V198火炮综合火控系统的组成部分,2018年才交付俄炮兵部队,结果就被抛弃了,实在是可惜。
5、俄军在吉尔吉斯境内为坎特军事基地(49年租期)、俄海军反潜试验基地、俄海军通讯站、自动地震监测站和俄国防部地震试验室。乌克兰第聂伯河地区有两个摩托营、1个保障和后勤营、1个直升机中队,共1000多人。驻地免费使用。在塔吉克境内有第201号军事基地,常驻7000人。
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军事指挥体系更加高效和精准。通过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将领们可以实时获取战场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和决策,提高了作战效率。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军队能够识别和预测敌方行动,提前做好应对,大大降低了风险。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军队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配系构成的,它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结构设计旨在确保各级作战指挥和作战协同的高效执行,并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根据不同的军种、兵种和用途,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目标是提升军队指挥和管理效能,从而整体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简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武器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导弹、核武器的问世,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指挥手段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武器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指挥手段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和管理效能,从整体上增强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