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系列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材中,有一本专门探讨电子政务的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多维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来展开讲解。首先,第一章以技术变革和行政改革的视角,明确电子政务的定义及其研究框架,为读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2、《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电子政务教程》是一本专为MPA学员和政府公务员精心打造的实用教程。它系统地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各个关键领域,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包含26章的内容。首章深入解析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让读者对其有清晰的理解。接着,书中详述了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3、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的一员,本书共分为16章,深入探讨电子政务的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广泛,包括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信息时代的公共服务策略、协同政务与政务智能化、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4、在21世纪的公共管理领域,《电子政务》系列规划教材以其深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特色,为我们揭示了电子政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策略。该教材以理论为基石,强调行动导向,通过详尽的阐述和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易懂,提升阅读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5、信息安全保障,电子政务的内网和外网,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最后还专门研究了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等问题。《电子政务概论》适用于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使用,对实际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也会有使用和参考意义。
诺兰模型对我们认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诺兰模型分析,可以清楚的描述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以及当前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特征。 针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诺兰模型分析 初始阶段 在1999年之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刚刚起步,应用项目很少,范围有限。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诺兰模型诺兰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1、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目录概览本报告详细探讨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和研究深度,旨在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未来展望。 研究背景与方法首先,报告回顾了问题的起源,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体系和整体研究框架。
2、进入第1章,深入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外延,它涉及政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不同模式和构成。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显著,战略上注重效率和公众参与,其管理体制也相对成熟。中国电子政务同样在快速进步,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战略上强调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的融合,管理体制也在逐步完善。
3、中国电子政务的研究报告详细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研究覆盖了289个地级城市、32个省会和计划单列市,以及31个省级政府的官方网站。该报告以详尽的测评和深入的分析为核心,旨在揭示当前电子政务和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热点焦点。
4、年以来,电子政务产业代表性企业的投资动向主要包括使用募集资金进行业务拓展、通过对子公司增资的方式投资电子政务项目。
5、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研究报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07年2月1日的第1版。该书以简体中文作为主要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的开本是标准的16开,方便阅读和理解,共包含250页的详细分析和资料。书的ISBN号码为730111611X和9787301116111,便于您在购买和查找时使用。
详述了创新扩散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等,以及它们在电子政务采纳中的应用。...研究框架构建 1 采纳过程模型分析 介绍了Klonglan和Coward等模型,以及Rogers的创新决策过程模型,探讨公民采纳电子政务的步骤。
《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以及公民对电子政务采纳的现状。它首先对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聚焦于公民采纳电子政务服务的个体过程,将这一过程划分为电子政务服务方式采纳与政府门户网站采纳两个关键阶段。
这本《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是由经济管理出版社首次出版的,作为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系列的一部分,于2011年1月1日发行。这本书共有207页,以简体中文为主要内容,适合读者阅读和理解。它采用16开本设计,尺寸为26厘米宽、16厘米长,厚度仅为2厘米,便于携带和翻阅。
第三章信息技术采纳综合模型构建了ITAIM模型,融合了TA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沿革和初步检验。模型涵盖了个人特性、培训影响、便利条件等多个因素,并通过实地研究进行了预检验。